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邱永漢《香港》




話說今年台籍作家王震緒(筆名東山彰良)以小說《流》,書寫一位台灣人二戰後的流離、認同、美麗與哀愁,並獲得日本153屆直木賞,被台灣媒體大書特書,奉為台灣之光。但其實《流》不是第一部以台灣為主題的直木賞作品。要瞭解台灣的歷史和文學,還有許多好作品可以讀,邱永漢的《香港》便是其中之一。

邱永漢先生出生於1924年,1945年畢業於帝國大學經濟部,二二八後,雖沒有自身受難,卻跟許多台灣青年一樣,對這個政權失望,因而離開台灣,流浪到了香港。1954年輾轉至日本,這時期開始創作小說,並於隔年,1955年以小說《香港》獲得直木賞,是直木賞的第一位外國人得主。這個簡歷列出來就好威,菁英氣息十足。事實上,他後來也不負眾望的成為一位萬惡的資本家成功的企業家,賺了滿滿的錢,再次印證了他全身無法忽視的菁英氣息。

由於後來事業太成功,邱永漢出了很多「有錢人在想什麼?」、「第一次賺大錢就上手」或是「基金投資有風險,投資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這類的理財經營書,加上國民政府將他早期的小說列為禁書,所以邱永漢的小說才會在台灣較鮮為人知。

「直木賞+禁書」在這種聽起來就海陸雙拼好豐盛的雙重誘惑之下,《香港》怎麼能不看呢?原本想上網買一本的說,但赫然發現,網路上居然絕版了!這怎麼可能?邱永漢應該算是重要的台灣作家吧,這本還是很威的直木賞得獎作品耶,放任它絕版沒道理啊,允晨文化要不要出來解釋一下?

還好世界上還有一個慈善事業叫做圖書館,謝天謝地。

《香港》一書分為兩個故事,〈香港〉與〈檢察官〉,我耍廢簡單介紹一下得獎的〈香港〉就好。簡單來說就是在說五位逃到香港討生活的台灣男人及其生命奮鬥故事,五位個性迥異的男人,賴春木耿直、李明徵狡猾、周大鵬蠢、楊金龍沒腦有肌肉再加上走私販洪添財,唯一的共同點就是為逃避牢獄之災,試圖奔向自由的懷抱,他們皆無法回故鄉台灣,人在異鄉,多數過得慘兮兮。

故事中的李明徵如此描述:我們都是愛自由而拋離故鄉的,我們是追求自由而來到這裡的。然而,我們所得到的自由,是滅亡的自由、餓死的自由、自殺的自由,都是沒有資格做為人類的自由。

男主角賴春木甚至有一獨白,心中後悔著躲避追緝而逃到香港,認為留在台灣被槍斃,至少圖得烈士美名,也好過在香港如一條流浪狗一般,無力餓死於惡臭的小巷中。抱怨歸抱怨,春木仍宣示自己絕對不自殺,要持續勤勤懇懇勞動,宣揚生命誠可貴、勞動者可貴的道理。

老實說閱讀前,因為早就知道它是部威權時代的禁書,我期待的是各種腥風血雨的反政府主義思想,有V怪客出場炸掉國會大樓的那種最棒。令人意外的,小說中並沒有多寫威權好壞壞,事實上,角色們因政治的關係流離異鄉只是一個背景設定,故事還是著墨在他們為生活奮鬥、為活著感到痛苦、卻又不甘認輸的處境。

或許是邱永漢早年因政治威權而逃往香港的生活經驗,使他寫起這些立場相異卻又同為生活奮鬥的場面可說惟妙惟肖,就是本三觀正直的衛教讀物,看得我都想掬一把同情的淚,立下誓約好好認真工作,不再假裝沒看到主管的line。

〈香港〉不止沒有多加著墨描述政治迫害,反而藉著角色之口說:「這裡是個與眾不同的世界,住一陣子看看,想法就會改變。會覺得思想政治這玩意兒是很愚蠢的事,以為政治可以救人的想法,實在太天真了。」簡單來說就是生活的壓力終會讓一個左派熱血青年變成社畜,這聽起來實在聳動悲傷。而這句話是不是反映著邱永漢從一個異議份子投身進企業經營的心境呢?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想看當代人物寫時代悲劇的讀者也不要太難過,《香港》書中的另一篇〈檢察官〉,以及左轉同是邱永漢小說的《濁水溪》中的〈濁水溪〉、〈客死〉兩篇故事中,都有很細微的描寫到二戰末至二二八時期的場景,並書寫眾角色微妙的心態、際遇還有認同。而是不是因為其他作品的劇情,連帶的讓〈香港〉成為禁書呢?總之邱永漢的筆觸其實不算煽情,寫屠殺戲碼也不覺血腥,人物激情為少,無奈為多。

〈香港〉中唯一讓我有點煩躁的小部分是設定為奸詐的李明徵先生,意外地喜歡長篇大論,明明身為要暗算別人的角色,卻總愛對生活發表一堆體悟大道理,這也不算是〈香港〉的缺點啦,不過絕對是李明徵先生的缺點,為此拿出來大家鞭撻一下,你就是這樣賴春木才不愛你,下次少說兩句世界會更美好。

簡單來說《香港》一書集勵志、小人物的無奈、迥異的人格描寫還有時代背景為一體,大作,絕版使人垂淚。所以說允晨文化不出來解釋一下嗎?

p.s 財經工具書的書名是我亂寫的,不會有人真的相信了吧?笑你好騙!

1 則留言:

  1. 你好,請問邱永漢的香港,在哪裡可以買到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