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點是因為中文程度用字遣詞被嫌棄不夠好,剝繭抽絲幾經推敲下懷疑是因為我讀書讀得馬馬虎虎沒有用心讀每個字詞,總是把劇情或是內容讀懂而已。於是我這一年來有盡量慢下步調,試圖想要在閱讀中充實自己的詞彙量。
第二點是改變挑食的習慣。因為我哭點很低,所以本能性的會跳過悲劇或是悲傷節奏的東西。
例如現在在打這個小隨筆時,電腦的背景音樂是林憶蓮和李宗盛合唱的當愛已成往事,MV是經典之作《霸王別姬》的片段,我沒看過霸王別姬,對於這種已經知道會爆哭的作品,求生欲總是贏過求知慾,所以就不刻意去看了吧。
順帶一提,其實我2019年聽最多次的歌是(G)I-DLE的LION呀。果然還是要聽這種有興致有虛張聲勢的歌啊。
總之,2019年我盡量壓制生理反應,讀了一些悲劇,《太陽的季節》《夕霧花園》都讀了,最近又讀了朋友推薦的《青銅騎士》
初看一眼書腰的介紹,第一秒得到的資訊是故事背景:1941年、列寧格勒。怎麼光參考這兩個資訊聽起來就不太妙。
但我還是讀了,我要稱讚自己用功。
在二次世界大戰,德軍圍攻列寧格勒的士兵與城中少女,和少女一家人的故事,內容就不贅述了,總之裡面突然很觸動我的心的是男主角的設定。
小說裡面的男主角亞歷山大先生雖然是蘇聯的軍人,但其實血統上是美國人,來自美國麻州一個老牌,打過獨立戰爭的家族。
但因為1920年間,社會主義事件是件很潮的事情,所以男主角的爸爸和媽媽厭惡母國個人主義至上的風氣,遂全身心的投入了社會主義運動,在美國甚至還坐過牢,但爸爸說他當年覺得為了自己的信仰坐牢事件是件高尚的事情,proud of himself。
之後,爸爸和媽媽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帶著還是小小孩的男主角,放棄了美國籍飄洋過海移民到蘇聯。
理想的最後以父母都被蘇聯特務警察抓起來做結,至於男主角是怎麼逃過被勞改,還改頭換面混到了個軍官的身份就不贅述了,總之,爸爸媽媽在小說出場的最後一面,描述著老父親看著兒子,多麼希望他現在可以回到美國,拿回那個已經被自己放棄的公民資格。
這段雖然跟主線沒什麼關係,卻特別讓我難過。
前幾年不是會有很多歐洲公民加入了IS,之後又請求救援的新聞嗎,在那種新聞下面,評論通常都是類似:「不是自己做的選擇嗎?」的調侃
不管是移民到蘇聯,或是加入IS,一定都是覺得未來會更好,才下的決定,卻不能夠保證這個決定一定會有好的回報。光是這個事實就足以讓人沮喪。
繼續工作是對的嗎?
這樣的生活是對的嗎?
人際關係這樣大丈夫嗎?
繼續寫作真的行的通嗎?
我的政治選擇光譜是正確的嗎?
每天都有一千個煩惱,但光是開口描述又顯得杞人憂天。
2020還是繼續過著煩惱又否定自己煩惱的日子,感覺我要戰勝賀爾蒙,從中二年畢業的日子還久的很,人生好難呀。
每天都有一千個煩惱,但光是開口描述又顯得杞人憂天。
2020還是繼續過著煩惱又否定自己煩惱的日子,感覺我要戰勝賀爾蒙,從中二年畢業的日子還久的很,人生好難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