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雷‧布萊伯利《華氏451°》


據說是本反烏托邦經典,最近終於有幸讀完。

反烏托邦的題材一直以來屢見不鮮,近年來就有流行的作品就有《飢餓遊戲》、《羊毛記》、《圖書館戰爭》、psycho-pass。甚至有人跟我說過覺得魔法少女小圓也有反烏托邦的影子,我自己倒是沒深刻的感覺,與其說是反烏托邦,不如說重點是反QB吧WWWWW

好萊塢經典像是V怪客、銀翼殺手也是大家一說到反烏托邦題材時,一定會提到的電影。

總而言之,《華氏451°》在1953年初版,改編自作者先前的短篇小說《消防員》,再加以擴寫。書中男主蒙塔格是一名消防員,而在當時,消防員的工作不是滅火,而是燒去有害於社會的書籍。

書中甚至描述了一段「歷史」,消防員第一個工作是燒去對英對美殖民餘毒的書籍,而班傑明‧富蘭克林則是第一位消防員。喂你們這樣說有考慮到富蘭克林本人的感受嗎?

蒙塔格在路上遇到了一名啟迪民智的鄰居少女,她告訴自己詩、文、思考、世界與生命的珍貴,對比自家只會把電視當成家人的髮妻蜜卓,讓蒙塔格開始懷疑自己的工作和常識。

這個開頭似乎很直覺的讓人覺得這是本反思想審查,高歌言論和出版自由的書籍,但我個人讀的感覺,說句大逆不道的,卻是覺得書籍裡面沒有多寫理性和思考的重要性,只一直強調出版品是多們珍貴,似乎不小心透漏作者身為知識份子的自視甚高。

故事中蒙塔格和髮妻蜜卓的對比感很刻意,一個深深被電視中的一切吸引,甚至把電視中的人當家人,並坦言這電視旁她才會感覺到歸屬和舒適;而蒙塔格,則在燒書的過程中,對一位路人殉道自殺的行為感到震驚,開始把書偷回家,甚至在老婆與友人聚會時,朗誦了一首書中的詩,據說震撼人心,讓一名蜜卓的閨蜜當場潸然淚下。

然後另一位閨蜜就鄙視蒙塔格說:幹嘛念那些煽情的,人生就已經夠苦了,我們想開開心心吃一頓午茶都不行嗎?最討厭你們這些拿著書就自視甚高,自以為仁民愛物的做作人惹。

蒙塔格無語,但心中卻嫌棄眼前這些太太們無腦。

這一段是我看書看到這裡,第一次同理蜜卓與其朋友的想法:對啊,人生很苦,在尋尋覓覓跌跌撞撞之中,選擇一個比較節能的生活方式,到底何錯之有?

自己渴望燃燒成為烈士,為自由平等博愛拋頭顱灑熱血,應該算是一種超義務,沒有道德強制力吧。

書中還有一段讓我覺得讀起來不太舒服。在〈火爐與火蜥蜴〉一章後段,有寫道消防隊隊長與蒙塔格談心,隊長說:社會越進步,人口越多,弱勢也會相對增加,有色人種不喜歡《小黑人桑波》,燒了它;白人不喜歡《湯姆叔叔的小屋》,燒了它;有人寫了關於菸草與肺癌的書,讓抽菸的人不舒服,不要慌張,就燒了它吧。火光是最乾淨和最純粹的東西。

讀到這段的時候,就有隱隱的覺得,呃你的意思是創造文本的人一定偉大光明正確,千錯萬錯都是抗議的人的錯嗎?所以需要發文向社會大眾道歉說:「對不起我讀這段時感到不舒服,我向各位道歉。」嗎?

創作文本的人也是人,是個人都會犯錯。有些文字的意圖,會讓人感覺到不舒服,這也是事實,當然我們不會衝動到說,一感覺到不舒服就燒了它燒了它燒了它燒了它,但你這段話分明一副少數和弱勢和刁民有九成像的意思。

在故事的最後,男主角因為反抗,流落在外,他往下一個城鎮走去時,心中背誦的是《傳道書》和《啟示錄》的內容。

這一段,作者認為文本、書籍、印刷品是神聖不可侵犯,幾乎是宗教經典的感覺更加濃烈了。

好啦故事結局了,再往後翻來到作者的後記,書中提到他的小說被指指點點,一段人要求要改正劇情到滿意的地步,原文是這樣的:

要焚毀一本書不只有一種方法,這個世界上不乏有人拿著點燃的火柴四處奔走。每個小團體,不管是浸禮會、一名論派、愛爾蘭人、義大利人、八旬老人、禪修的佛教徒、猶太復國主義支持者、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婦女解放團體、共和黨員……在我的小說裡面,隊長一曾描述一開始燒書的是那些少數民族,一個個自書中撕掉一頁或刪除一段,直到書本裡空無一物、人類的心智停止轉動、圖書館永遠關門的那一天。

倘若我們放任這些少數人干涉創作之美,不管他們是侏儒或巨人,是猩猩或海豚、擁核派或水資源保護主義者、支持電腦發展的人或是新盧德派、傻子或是哲人,世界甚至還會更瘋狂。

好一個開明專制,哲學家皇帝的口吻(拍手)

當然我們現在的社會也跟作者預期的走向相去甚遠,作者預期,傳播和科技終會帶走大家的思考能力。事實上不然,因為科技,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15分鐘的發聲源,書籍的式微,也不同等於知識的衰敗,我們改看網路上的評論、電子的新聞,不過是載體的更改而已。

擁有話語權從來就不同等於為真理和正確,應該是說,沒有人能夠永遠偉大光明正確(除非你是共產黨總書記呵呵呵),那虛心受教又何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