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隨筆】我怕我有一天會忍不住打編輯





天地之大,我篤定遠在他方的責任編輯絕對不會發現我在這裡發牢騷,所以決定不吐不快,就算沒有人看到我的崩潰,也可以當一個良好的紓壓方式。

先自我介紹一下,我的名字叫做HCl,是一位最近正為出書的問題而身心俱疲的小說家。說出書也不盡然,因為出版社連合約都還沒有寄到家裡,我已經用電子郵件以及電話等,所有高科技的方式和責任編輯暢談過人生,文章也真心誠意的雙手奉給了出版社,卻依舊了無音訊。

坎坷的人生路途可以從遙遠的國中時代開始說起,我和另一位夥伴,從小就非常喜愛閱讀,就是那種在學校會被老師羞辱為何要花時間看「閒書」的小孩。當初我們民智未開,未和老師討論閱讀對於孩子學習的好處,應該要因材施教,而不是阻擋孩子們的興趣之類高深的教育問題,總而言之,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刺激到了,我倆莫名其妙下定決心,想要走上小說家這條充滿荊棘的夢想道路。

時間總是最殘酷的,直到有一天,我們都已經快要離開學生身分,臉上的膠原蛋白也漸漸流失的時候,一篇半年前投稿的小說有了回應,有位編輯希望可以和我們簽約。據說我那位矯情的合夥人,看到電子信孤伶伶的激動到心臟痛,呵呵,自以為是林黛玉嗎?

總而言之就當我們以為離夢想更進一步時候,責任編輯卻開始慢條斯理了起來。我們將她要求的稿子修改完,卻得到她因為忙碌所以無法幫我們處理稿件的回覆。我知道應該要彼此體諒,但是一眨眼,大半年過去了,同一篇故事遲遲沒有進展,更不用說其他她根本連下載都還沒有按過的文字檔。這不是他的問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在台灣,所有的「作品」都在萎縮,漫畫看日本貨,戲劇來自韓國,小說大多數是中國籍。2014年時,吳明益老師的《複眼人》法譯本得到了法國島嶼文學(Prix du livre insulaire)小說類大獎,同本書翻譯成多國語言,打進英美圈,可是我們的台灣,並沒有給他太多的掌聲和燈光。

大多數的人,都在無視台灣的創作者。於是,因為人口數太小,無法達到規模經濟的出版社,因為蕭條的銷售量,顯得更加窘迫。

當初壓抑學生閱讀的習慣,等孩子們都大了,大家又在檢討,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看書?出版社快要倒了怎麼辦?

我是一位很普通的大學生,沒有過人的智商沒有讓人驚艷的長相,寫的小說也不可能和吳明益老師相比,但是我想要嘗試,社會卻不給我這個機會。

我知道自己不得志卻怪罪社會,嚴重有不會生怪罪厝邊的嫌疑。或許我們更應該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少抱怨,多做事?充實自己為先?這些事我都知道,卻還是忍不住怪罪別人,這也算是人類獨有的劣根性吧。怨天尤人就是一種病啊,如果不這樣抱怨著,憂鬱堆積對心肺功能不好,希望遠在天邊的編輯快來聯絡,讓這些病不藥而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